请联系Telegram电报飞机号:@hg4123

中葵联赛积分榜 /

2024-05-12 6:32:32 最近消息 胡和光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中葵联赛积分榜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葵联赛积分榜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中国现行农历是由四百多年前传教士编撰的,是真的吗?

中葵联赛积分榜 /


所谓“中国现行农历是由四百多年前传教士编撰的”,这个说法肯定是假的。不仅假,说一句粗俗的话,中国农历形成的时候,所有外国传教士还不知道在何处听蛐蛐叫呢!

据可靠的研究,中国的殷商时期——距今3000多年以前,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历法。

在民间,很多人把农历称为“阴历”。这是不准确的。“阴历”是月亮历,古埃及有这种历法。中国的农历,是以太阳历为主的“阴阳合历”。

所谓“阴历”,更可能更合理的解释是——殷商时期形成的历法——阴、殷谐音而已。对农历,还有称“夏历”的,原因就是认为其形成于夏朝。

甲骨文的出土及研究,为殷商时期已形成完整历法提供了铁证。

被称为“甲骨四堂”之一的董作宾先生,在研究甲骨文的基础上,认为殷商历法是阴阳合天的“四分历”。即以365又 1/4日为回归年长度,从而调整年、月、日周期的中国古代历法。 很多学者认为,殷商历法可能比“四分历”更准确。

这一研究还在进行中。但已经越来越精确。比如,殷商已用“十天干、十二地支”纪日法,那么一个“干支”表示的时间范围、何为日首;关于月长、闰月、月首的研究;历年、岁首的研究,等等。

及至周朝,中国的农历已经很完备。

汉代许慎的《说文解字》里,囊括了许多农历历法的知识。

例如关于“岁”字。许慎说:“歲,木星也。越历二十八宿(xiù),宣徧(biàn)阴阳,十ニ月一次。从步,戌声。律历书名五星为五步”。

中葵联赛积分榜 /


“岁”,是木星的古名,又称“岁星”。其为太阳系行星之一,与金水火土四行星合称“五星”。

甲骨文中已有“岁”字。当时或更早的先人观测了日、月、五星的运行。并在“黄道”附近——从地上看太阳一年中运行的轨道——选择了二十八个恒星群作为标志,称为二十八宿。

“岁”星行经黄道环绕周天,所以许慎说“越历二十八宿”。

古人还把黄道的一周天划分为十二等分,叫十二“次”。由西向东命名为星纪、玄枵(xiāo)、诹訾(zōu zǐ)、降娄、大梁、实沈、鹑首、鹑火、鹑尾、寿星、大火、析木。

因为“岁”绕一周天约十二年(4332天有余,不满十二年),从地上看,每年行一“次”,所以说“十二月一次”。

中葵联赛积分榜 /

古人观察到“岁”是在有规律地运行,因而用以纪年。“岁”行至某“次”,即说“岁在某”。

如,《左传・襄公三十年》有“岁在降娄”记载。襄公二十九年岁在玄枵。

但是,在地上看,“岁”星是由西向东运行。同古代的“十二辰”的方向(由东向西排列)正相反。这使用“岁”纪年产生了麻烦。 于是,古人设了一个假想的太岁星,又称为青龙,或天一,或太阴。让它由东向西运行,与“岁”相应。

《周礼·冯相氏》贾疏说:“此太岁在地,与天上岁星相应而行。岁星为阳右行于天”,“岁星为阳,人之所见。太岁为阴,人所不睹。既岁星与太岁虽右行左行不同,要行度不异,故举岁星以表太岁。”

用岁星纪年的方法是:“岁”在星纪,太岁便在析木,即在寅, 这一年就称“太岁在寅”;“岁”在玄枵,太岁便在大火,即在卯,这年就称“太岁在卯”。以此类推。

中葵联赛积分榜 /


古人还把岁星纪年和“斗建”结合起来。斗建,即北斗之柄所指的方位。

太岁纪年和斗建,都以太阳为准。只有朔旦为月之始,是以月亮为准。所以说,中国的农历,是以太阳历为主的阴阳合历。

说到中国的农历,不能不说“二十四节气”。

二十四节气,是中国古代的先人们,根据太阳在“黄道”上不同的视觉位置确定的。 例如日在星纪、亦即日在斗宿、牛宿附近,就是大雪冬至。

古人还以斗建推算节气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说:“日行一度,十五日为一节,以生二十四时之变。斗指子,则冬至,音比黄钟;加十五日指癸,则小寒,音比应钟。加十五日指丑,则大寒,音比无射;加十五日指报德之维,则越阴在地,故曰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,阳气冻解,音比南吕……”。

中葵联赛积分榜 /


《说文解字》里还有一些关于历法的重要说解。

比如“闰”字。许慎说:“闰,余分之月,五岁再闰”。

农历是阴阳合历。 阳历以太阳为准,即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周为一岁。从地上看,就是太阳在黄道上行走一周。合365.2422日; 阴历以月亮为准,即月球围绕地球时呈现出的一圆一缺为一月,合29.53059日。十二月为一年,只有354日或355日。

这样,“岁”较“年”多出十天以上。 阴阳历的这个矛盾,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不便。因为季节和时令是随着太阳的视觉运动而变化的。若单纯以月之晦朔为准置历,则每年的季节时令就要逐年比上一年后移十天多。

为解决年与岁(即阴历与阳历)的矛盾,亦即历法与季节时令的矛盾,古人规定了“置闰”的办法——把阳历比阴历多余出来的日数累计起来,隔几年置一闰月。

所以许慎对“闰”的解释是“余分之月”。

《谷梁传》说:“月者,附月之余日也,积分而成于月者也。”这句话正是“余分之月”的最好的注脚。

最早,古人曾经三年一闰。但还有余分。后来就规定五年两次,这就是“五年再闰”。其实,五年再闰还不足。于是改为“十九年七闰”。

中葵联赛积分榜 /


汉代,已行十九年七闻之法。许慎所说“五年再闰”,是对“闰”字的约解而已。

中国古代,非常重视“置闰”。《尚书.尧典》说:“期(jī)三百有六旬有六日,以闰月定四时,成岁。允厘百工,载绩成熙。”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——尧说:“啊!你们羲氏与和氏啊,一周年有三百六十六天,要用加闰月的办法来确定春夏秋冬四时,这就成为一年。由此规定百官工匠的事务,许多事情就都会兴盛起来。”

《尚书》创作于公元前10世纪。那个时候,国外的传教士在哪儿呢?

中国农历,以轩辕黄帝登基为纪年的元年。那么,今年就是农历开元4715戊戌狗年(公历2018.02.16~2019.02.04)。按照此历法,比西元历法早2697年。

(图片来自网络)

农历始于黄帝时代,传承上千年,但在四百年前,还真跟西方传教士产生了联系。

农历首次的系统制定,是在商朝,当时采用的是一种阴阳合历,将每年分为春、秋两季。

大月三十天,小月二十九天,闰月置于年末,称为‘十三月’,因为当时的商朝也叫“殷商”,所以这部历法也被称为“殷历”。

后来经过数朝代多次编著,期间有周历、西汉太初历、隋皇极历、唐大衍历,明大统历等,再到民国时期武昌起义后,湖北军政府改用农历纪年,各省政府纷纷效仿,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,发布《改历改元通电》,文件中规定:

中华民国改用阳历,以农历开元4609年,即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,两历并用

此法一直延续至今,即我们众所周知的“阳历”和“阴历”。

再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,往前数400年,正值明朝末期,一直使用的《大统历》出现较大误差,钦天监观测到的日月食“往往不验”,因此才促使明朝进行历法改革,过程由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主持,但参与其中的,却有两名传教士,一位叫庞迪我,一位叫熊三拔。

中葵联赛积分榜 /

这两人因为明朝开放的政策,不远万里来到明朝,因掌握西方先进的天文知识,而被得以重用,参与编修新历法,后来经过四十多年实测,引用西洋法数,最终编成《崇祯历书》,但还未来得及由皇帝加盖玉玺颁行,明朝便宣布灭亡。

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五次,也是最后一次关于历法的重大改革。

再到清朝顺治年间,朝廷延用明朝《大统历》,而此时来自西方的传教士汤若望,则两次向皇帝上书修改历法。

中葵联赛积分榜 /

(汤若望)

顺治帝有心改革,便下旨让大学士冯铨带领钦天监官员,观测当天的朔日食,结果发现汤若望提交的结果准确无误,然而根据《大统历》推算出的结果却均有误差,因此顺治帝同意汤若望的建议,命其着手参与历法的修改,最终在《崇祯历书》的基础上,编修为《西洋历法新书》。

中葵联赛积分榜 /

从此之后,清朝开始采用《西洋立法新书》,并改名为《时宪历》。

但后来因为顺治帝驾崩,康熙登基,此时恰逢鳌拜作乱,经过“天算案”等一波三折,《时宪历》被废,改用旧时《大统历》,后来康熙掌握实权,扳倒了扰乱朝纲的鳌拜集团,这才重新恢复《时宪历》,为避乾隆弘历的讳,便将《时宪历》改名为《时宪书》。

此历因此延用至旧社会,近代所用的旧历便是《时宪历》,通常叫做“夏历”或“农历”。

中葵联赛积分榜 /

综上所述,虽然西洋传教士确实为编修历法做出了一定贡献,但当时他们的动机却并不单纯,是因为汤若望等人心知清朝政府对于基督教并不信任,所以为了能留在中国,并且发展自己的影响力,因此才向顺治皇帝上书修改历法。

总的来说,曾经有传教士参与编修历法,并且以西洋天文学算法为基础,进行过一次大改,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,但站在客观角度来说,不能因此就过度美化传教士的贡献,因为他们热衷修改历法的动机,并非为了中华人民,相反则只是为求自保。

但不可磨灭的一点是,汤若望等人来华的时间,正是西方天文学由“古代天文学”发展到“近代天文学”的历史转折点,他们来传教的同时,也带来了先进的天文学知识,所以在促进交流学习这个层面上来讲,西方传教士的确做出了一定功绩。

谢谢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葵联赛积分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中葵联赛积分榜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